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近日,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决赛成绩公布,沈阳城市学院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指导的学生参赛项目经过校赛选拔、省赛推荐、国家级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九名,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
一等奖
大美汉语vr 文化展馆
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
作者:赵振搏 迟金珠 蔡雨茜 史婉婷 才彧妍
指导教师:吴欣 怡尹嵩
作品简介:作品采用vr、webgl技术及3d模型创建了一个具有6个展馆的汉语文化博物馆,各展馆以3d建模为主体,辅以360全景素材,配合不同时期的资料照片、视频,构建了虚实结合的逼真场景,汉语 vr文化展馆让观众进入了一种沉浸式学习的体验模式,在欣赏作品、了解汉语言文化悠久历史的同时,收获汉语言文化知识。
团队感言:参加本次大赛,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和新颖的技术,从最开始筹备比赛时的不知所措,到答辩时的对答如流,团队的经验和技术在一次次改进和磨练中不断积淀。大赛虽然结束了,但前路且长,通过大赛也让我发现了自身不足的地方,我们会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继续前行。
二等奖
妙笔生花
计算机音乐创作组
作者:李明昊 闫嘉洢
指导教师:张睿
作品简介:《妙笔生花》是一首流行嘻哈融合国潮电子风格元素的音乐作品,作品紧扣本届大赛“学汉语用汉字,弘扬汉语言文化”的主题,作品歌词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创作,旋律创作采用b和声小调,在编曲中加入了百鸟朝凤和戏曲音乐元素,使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方的流行音乐进行跨界融合。
团队感言:由于对嘻哈电子音乐的喜爱,我们决定在流行的曲风中加入电子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经历了瓶颈时期。但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我们团队很大的帮助,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家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会坚持这份对音乐的热爱,继续坚定的走下去。
九州赋作组
作者:马梦蕾
计算机音乐创
指导教师:张睿
作品简介:《九州赋》是一首原创歌曲,歌曲的创作灵感源于我国古代汉字的发展史,以及作者本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作品以汉字发展历史为出发点,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在编曲制作中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汉字文化发展的博大精深。
团队感言: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计算机音乐创作赛道。感谢张睿老师的辛勤指导,是他的高标准和专业性,让这个作品在音乐的艺术创作与技术制作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感谢帮我录制这首作品的同学,是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最后,我也想感谢我自己,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不忘初心,始终如一。
机器人仿真运动与图像识别的实现
人工智能应用组
作者:朱冰月 刘双 刘莹
指导教师:王承业
作品简介:作品以我校类人足球机器人工程中心的机器人为技术研究平台,开展了仿人机器人运行与目标识别与跟踪仿真研究的应用,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团队成员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开展了机器人步态规划及运动仿真分析,实现了20个自由度,可灵活行走、带球、踢球、倒地、起身等动作的运动仿真,为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团队感言:本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较多,竞争激烈,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实践赛道,我们团队的参赛作品经过激烈的答辩角逐,最终得到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国赛二等奖,这也是东三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取得二等奖的人工智能实践赛作品。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多年在机器人工程方面的深耕与努力,参赛作品中多个重点难点课题都是借助我校省级、市级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平台才得以攻克。感谢王承业老师的辛苦付出,正是有了他精湛专业知识的传授,才有了赛场上那份“我行我能”的从容。
虎啸鸣千年
数媒动漫与短片组
作者:张世雨 张馨予 时兆洋 佟佳丽 杜诗文
指导教师:乔睿
作品简介:作品以中国书法为载体,以“虎”字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展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以文案为连接桥梁,第一部分通过宏大的文字和壮阔的景色,介绍汉字的发展时间宽度之长,内容寓意的厚度之深。第二部分通过对两位老师的采访,介绍“虎”字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书法字体,点出汉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载体,以汉字为根源衍生出的书法艺术,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对文明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第三部分则是对汉字的总结,也是全片情绪的升华,展现出中国汉字需要新一代人不断传承,继续发扬。
团队感言:能够取得国家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给予了我们团队成员莫大的鼓励与鞭策。这一路要感谢乔睿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她一遍遍的帮我们打磨作品,才能展现出现在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弘扬汉字文化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传承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把握时代脉搏,脚踏实地,用青春之我贡献青春力量。
漫说文字演变
数媒动漫与短片组
作者:刘旭 刘嫣嫣 刘婕 周倩 张宇航
指导教师:陈思 朱元华
作品简介:作品将历史比作一个画卷,随着时间的推移画卷慢慢展开,展现出中国汉字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作品以漫画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示汉字的演变史,以结绳记事、契刻记事为文字的起源,从甲骨文产生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字体演变,让使用者从汉字的发展长河中感受中国文化发展的广博与源远流长。
团队感言:在作品创作初期,团队成员围绕大赛命题进行讨论与研究,最终确定好主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并且不断尝试创新,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我们将漫画制作成动画形式,并为作品进行角色配音,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团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尝试了新的领域,我们很享受创作带给我们的快乐,也期待我们能够在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雅韵—汉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
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
作者:王远俊 罗晓艺 袁怡珂
指导教师:佟娜
作品简介:汉字文化艺术博物馆设计了汉字文化艺术馆、汉字文化名人堂、汉字文化体验馆三个景观休息平台,自下而上展示了汉字从小篆到繁体再到简体的演变,使汉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升华。体现建筑设计的独特承载作用,通过建筑与汉字的结合,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让汉字文化在建筑中体现其勃勃的生机。
团队感言:吾辈当自强,持书仗剑耀中华。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把它运用到建筑中,研究汉字文化元素在建筑中的可实现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把我们的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国家发展建设中,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喫茶去
信息可视化设计组
作者:赵飞
指导教师:刘刚 乔睿
作品简介:作品“喫茶去”,聚焦中国茶文化,用信息图形的方式的对茶的其历史与发展、外观形态与结构、等级标准、生长气候条件、加工制作工艺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展示中国的茶文化,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延伸到对“茶”字的发展进行解读,增强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作品可用于茶叶的科普展示;科普读物、相关知识网站等使用,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团队感言:这次计算机大赛,再一次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我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更深的学习到了设计实践素质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对实际问题和内容进行平面设计制作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设计的锻炼。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始创于2008年,于2018年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排行榜。2022年全国共有850多所院校组织了10万余件作品参加本届大赛,最终通过国赛组委会的资格审查入围国赛6516件作品。
沈阳城市学院师生的获奖作品是贯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落实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一系一赛’项目工程”要求,建设孵化出的一批特色项目,在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近年来学校全面改革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制度,积极发挥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团队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培养,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行小组学习、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和动手学。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